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之前我也曾經讀過《蒼劍》開頭,並且留下感想。
這次我則是又從頭開始讀。
跟《靈騎》、《斷劍》和《定序》相比,《蒼劍》的節奏確實有點緊湊,情緒會有點跟不上。
會有這樣的感覺,是因為兩個原因。
第一是劇情的緩急,這個形容比較抽象,以目前來說,感覺像是用遊戲的快轉模式在跑劇情。
以往的作品都會有分慢節奏跟快節奏——要舉例的話《靈騎》之中的旅館躲藏劇情、《定序》的瑞音心理描述段落,和<榕樹>派遣男主任務橋段,這幾種在劇情上能放慢節奏,讓人讀起來能喘口氣。
至於《蒼劍》,即便是教官講述妹妹的情感段落,個人感覺還是稍顯太快,讀者還來不及產生共鳴,就切換到下一個段落了。
第二點則是承接第一點——在情感描述上太過倉促,或是單一場景缺乏情感描述。所以讀者一方面無法融入角色,另一方面又覺得節奏過快,算是跟第一點所說的是一體兩面吧。
個人認為,會導致這樣,或許是為了快速趕稿,因此使用一直以來培養的「技巧」來寫作,在情感方面反倒變成點到為止。又或者,在改稿時過於精煉段落,因此把一些情感段落過度刪減了。
以上是我的看法。
可以參考看看。
而蒼劍前面節奏比較快,主因是想快點步入一般讀者比較喜歡看的「男、女主角相處」的環節。(不計初見面,到這個位置大概用了15000字……前面再加長會有點不妙)
然後我寫小說的習慣是一卷8~12萬字的參賽規格,斷劍完稿時10萬字多點比較有餘裕,蒼劍完稿時是11.5萬字非常接近極限字數w 也是一個很難在開頭補充太多的原因。
結束決鬥後接分組任務,然後改寫開場的戰鬥(隊友介紹、並說明女主加入隊伍後讓隊伍的改變)、然後是食堂用餐、女主提到自己跟教官的關係,(可順便補插男主跟教官的對話),而這邊節奏可以慢一點(然後可能可以塞展示女主可愛的橋段緩和氣氛、或者跟其他隊友的互動)、之後是女主從上次小組任務察覺歪獸的異常,並且深入探討。
以結果而言,是開場的戰鬥戲份挪到後面使用、省略男主跟妹妹對練(之後如果女主加入對練的戲份,可以直接讓男主先後跟兩人打,並且說以往都是跟妹妹對練就好),總之就是將各種零散的場景融合在一個大的場景,或是用描述句帶過(這其實也是看個人取捨啦)。
雖然事到如今也不太可能改了,不過還是舉出來讓你參考。
這樣的走法應該能節省一些字數,以用在情感段落,並且將男女主相遇作為開場,能盡早吸引讀者目光,順便帶入設定。
大概是這樣。
如果從模擬戰來開場再倒敍就比較難在開頭帶出「捻流」和「捻擊騎士以驅除歪獸為己任」的設定。(只能說明,實際演出要放到挺後面,沒有演出的設定寫法我盡量想避免)
因為蒼劍在世界觀和名詞上有獨特性的關係,設定釋出的處理上比較麻煩(這個算了蒼劍的……弱點?如果是現行日輕基本款的奇幻世界觀,有很多事就不用解釋,讀者可以更快投入)。
現在的寫法算是有衡量到這些吧,其實設定放出的橋段我有調整過好幾次。
若果真的要重新把劇情編排一次……或許我會直接用任務中遇到危機作開首再倒敍吧?取代掉最開首的警巡任務,用來演出設定。至於行不行得通……這要試過才知道了w
至於說到的那些姊妹相處關係我有在後面慢慢補回。(橋段安排我都是以全本的節奏作考慮,算是……習慣?吧)
提外話,決定開場倒敍和故事中第一個高潮倒敍,是我正龜速進行中的兩個作品的開首方式,論吸引目光我自己也是很同意這個手法的。
如果不是有什麼奇怪的執著(像我),就該乖乖地寫誰都懂的魔力魔獸,打怪物就用冒險者要組織就弄冒險者公會,把設定解說量降到最低。
整件事會容易寫又易理解很多w
正因為有不同的東西,所以才會讓人期待從沒見識過的新作品。作為經常在挑書讀的人,應該蠻能理解這種心情的。
比起新手入門……我認為用簡單設定去做延伸是較適合現今的做法。考慮到人們讀小說的耐心在不斷低下,這做法在未來也適用。
過多的自創設定其實是吃力不討好的,尤其是沒有畫面輔助的文字載體……不過這是個人興趣,所以(
我覺得單純就是個選擇吧。
正在執筆的兩本新作(停擺中)都是用誰都懂,較為普遍的設定。(斷劍也是,王、聖女之類都是一眼便懂的元素)
這分別出於作品的出發點不同,蒼劍興趣的成分較大,而斷劍傾向於參賽和讀者接受性(也就是市場向)。
前者是興趣優先再想如何調整成讀者能看。
後者是參賽優先再想如何把有興趣寫的東西擺進去。
因為見你有挺大比重是學習,所以把我自己的做法給你參考看看w 順帶一提,我覺得興趣與市場不謀而合是最好的,但不能強求就要看作品目的和自己能妥協多少。(有聽過商業作家說,一本書如果能寫20%喜歡的東西就不錯)
(這麼說來,的確能從《蒼劍》和《斷劍》感受到這之中的比例不同)
而在讀者喜歡跟自己喜歡的比例之間,怎麼拿捏就真的要靠自己的想法了。
如果以設定是否普遍、易懂,藉此撰寫偏市場向的作品,能寫出動人的故事的話,其實也稱得上是實力的一種。
至於要寫設定新穎,偏向為了自己而寫的作品,這當然亦沒什麼不好。而想必也有不少作者,是為了追求自己想打磨出的獨特東西才提筆寫作的。
雖然我還沒完整讀完《蒼劍》的一卷,所以無法告訴你,作為一名讀者,能不能接受這樣的整體比例。
但VIA自己重讀一遍的話,應該也能察覺到前面的節奏蠻快的。
即便有字數限制,倘若真的想塞設定、有其他想做的事,也有為了能專注在重要場景,精簡、合併段落,或者讓作品分冊等手法能用。
而相信你也明白這點,並且早已做出調整。
我想說的是,情感段落依然是作品的核心之一。無論是自己閱讀,或是給他人看,相信兩邊都會有所觸動。
或許能更重視這部分的比例——這是以我讀到目前來說,自己的感覺。
當然,我能理解有人純粹寫設定、想一些獨特的東西會感到高興。我也尊重這種心情。
感謝你的分享。正如你說的,其實一切就看自我如何取捨吧。
如果我往後讀,有什麼不同的看法,會再留言分享的。
但如果說這個「怪獸是有智能」的概念,其實一直以來都有不少(但最近好像少了)。所以86出來時一度被說是文藝復興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