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非常巧合,也非常有趣,我在高二時,寫過一首詩〈悼〉,也是以第一人稱旁觀者的角度,見證且描述一位同學之死。
不過,那位同學及其死亡,都是虛擬的~
你這首〈緣慳〉(btw,「慳」讀如「千」),我讀了幾遍,感覺也是一首「見證虛擬身分死亡」的詩。不同的是,我寫得非常明白 (明朗向來是我的詩風),你寫得十分隱晦。
這個「你」,是敘述者「我」「想像出來的分身」?或是「分裂出來的人格」?甚至是本該為雙胞胎,卻一直沒被生下來的畸形囊腫?(請見《怪醫黑傑克》裡面關於皮諾可的身世),總之,不只是「同學」那麼簡單。
從「沒人可以佐證你的存在」能夠看出來。
也可能是另一個平行宇宙的自己吧。
你這首參賽詩,恰好展現了詩的隱蔽和歧義特性——比起散文和小說,詩,能藏的東西實在太多了,因之解釋的空間也大,就容我誤讀吧。
我很喜歡這首詩的節奏,全詩不分段,像一首沈重緩慢的輓歌,對比我兩首示範作〈孤島〉和〈蜘蛛絲之思〉(三首字數幾乎相同,都在最上限),看得出詩行的分段與詩句的長短,可以控制新詩節奏;而新詩節奏,又和其語調是輕快還是沈重有關。
新詩,不一定要押韻,但一定要注意節奏。而且,寫詩者自己最好能多讀幾遍,是真的讀出聲音來,對於後續如何修改,助益很大。
這首詩的你確實是指平行時空的另一個我,這首詩大意是平行時空一端的我見證另一個我的滅亡卻無能為力,而另一個我對抗宿命的故事~
感謝大大的點評和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