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少見看到小豬用這樣的格式寫作。
稍微有些不太習慣。
我自己是傾向持續演化、多元嘗試,
所以還沒有聯想到不好的部份。
另外,我自己最近也有實驗一些,
陌生的寫作方式。
坦白說還蠻想交換一下,
「實驗構想」的意見。
以下—
是我已經實驗一陣子的心得。
我自己習慣適當標點符號,
多樣化呈現敘述細節外,
還會用適當的空行、
行距進行更進一步的轉換人稱視角,
或者搭配略為陌生的詞語,
增加讀者在品味反思詞意時,
所相對增加,在該段落注意停留的時間。
但對於傾向大致速讀的用戶來說,
這些設計可能很大程度沒有作用。
適當的將關鍵的省思段落,
以行距分隔,可以適當引導閱讀聚焦。
但也可能因為不良的行距,
與不恰當的空行分段,
導致讀者會錯意。
另外最近在實驗對話格式。
「.......」
屬於許多文字作品常用的格式。
然後下方的,
則是最近嘗試使用的對話格式—
「
......
.......
.......
」
「我是分隔號」這幾個字可以不用寫啦😂
題目有規定哦,不過題目越寫越長,也容易被忽視就是。
解說和正文之間,請用分隔符號~
自訂的「~~~~我是分隔線~~~~」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