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這種每行字數很多的詩句,讀來有種纏綿之感⋯⋯
你最近是不是在看徐志摩那個時期的詩歌?其實也有浪漫派英詩的 fu,我挺喜歡,但寫不來,哈哈!!
昨天網路被颱風吹爆了,夜深人靜總能想到故事,其實這篇我寫的是媽媽XD
W.H.大大也說過 各有各的風格嘛 雖然我不清楚我的風格是什麼。
我一年前的詩作和現在的感覺也不一樣——我希望自己從只有一種美工刀的寫法,變成瑞士刀的多元表現方式~
你的參賽詩,經你這樣一調整,比較像現今台灣的新詩樣貌,不過那種纏綿的感覺,就比較不明顯了。
你可以比較自己同一首詩的兩種寫法,在Google 文件上面寫作,新舊版都看得到哦。
我自己希望不管是什麼樣的寫作手法,一定要保持那份真實,不知道大大有沒有關注饒舌之類的,有一位饒舌歌手叫 蛋堡,我喜歡他說的一句話:「內容不一定要寫得深,但一定要寫得真」,內容是真實的社會風貌,那才有可以共鳴之處。
我有聽一些 rap,蛋堡我確實知道,但聽得沒熱狗多,還有大支,我也挺欣賞。
沒錯,「真」確實是核心價值,不過,不見得一定要直通通地寫,才能表達「真」;用反諷 or 婉曲的方式,也能從看似「假」處,尋得真心。
文學手法,向來不止一種。
社會風貌的真實與否, 跟「歷史」一樣,視個人的觀看角度、個人立場、話語權力 (例如是否為在位者)⋯⋯而決定。
至於共鳴,同溫層和非同溫層、贊同理念和不贊同理念者,甚至懂和不懂者,會有不同的共鳴度,包括「反共鳴」。
「喜歡數」不見得是一個判準,但想不到哪裡寫不好,就要去增廣自己的見聞,多看好文囉~
至於好文 (我這裡只講「詩」) 的標準,可以看詩選、詩評、詩論,或能得到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