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rch stories, writers or societies
Continue ReadingClear All
What Others Are ReadingRefresh
×
Write down what you like about the story
Install this webapp for easier offline reading: tap and then Add to home screen.
味道對我來說,是個很重要的感官,因為我對味道很敏感。但最主要的原因並非敏感,而是味道承載了我人生許多階段的記憶。
省略心理學的「普魯斯特效應」與神經學,簡潔的說就是:「相較於視覺或聽覺,味道更容易勾起強烈的、鮮明的過往記憶,是最不受控制的記憶載體之一。」
由於我目前尚在觀看中,不清楚未來是否會有關於「味道」的解釋,但沒關係,因為我更想知道的是,味道對於你來說,是否代表著什麼。為什麼會將味道加入故事之中?是單純的想為劇情增添立體感,還是豐富故事的細節呢?
還是說,味道對於你本人而言,也具有特別的意義呢?
一方面就是你講的「普魯斯特效應」,我看過一個影片講解脊髓動物的大腦構成,其實所有的脊索動物的大腦,負責視覺聽覺味覺的大腦,都是由祖先大腦的「嗅覺」部位擴張來的。也就是說,脊索動物是事實上的嗅覺動物。
因此,記憶功能也是遠古動物大腦的嗅覺區擴張出來的。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小時候聞到的味道,可以馬上喚起特定記憶的可能原因。
而在小說裡面,味道我用在:
1. 五官的感官描寫。我很喜歡西式奇幻裡面對於味道和景物的平衡描寫,所以我也會用很多的味覺描述來描繪環境(主要也是因為我在野營時,味道會帶來強烈的氛圍,例如燒火時的碳火味,把食物烤焦的味道)。戰鬥時,汗味、騷味、血腥味也是很重要的描述詞。
2. 不同種族的特色。除了人類之外,小說裡面也有狼頭人、綠樹小精靈這些人外種族,他們的感官能力其實跟人類大不相同。例如狼頭人是紅綠色盲,加上大近視,所以視覺描述都是灰、藍、黃以及模模糊糊為主。
相比之下,狼頭人擁有超越人類十萬倍的嗅覺敏銳度,以及大型空腔可以靠味道建立空間地圖,所以在小說裡面,以他們為視角的段落,就會極度強調嗅覺的作用。(很多動物為主角的小說也有這種偏好)
之後的綠樹小精靈則是格式塔生物,他們的感官描述也會不太一樣。 XD
我目前看過的每一篇章節,留言區的對話我也全部看過,可以看出你打造史詩級世界觀的企圖心,以及對自己作品的「熱愛」。我覺得,這部小說對別人來說是「作品」,但對你來說,我覺得要說是心血結晶比較適合,或許還要加上嘔心瀝血🥴
你是否有想過,這部小說不會僅僅是小說,而是一份計劃文案,未來她可能成為你製作的動畫、遊戲?當然,作為單純的書籍自然沒問題,但因為你本身所具備的知識與能力,以及你對自我的要求、對角色的熱愛,你會不會希望有一天,他們在你的眼中,在世界的眼中動起來?
是有想過翻譯成英文然後刊載在歐美網站。
不過這都得先把整本寫好再說 XD
我想提出一個我目前的感受。負擔,這是我第一個感覺,也是深思熟慮之後的答案。
故事中的細節相當豐富,可也正是因為太過豐富,對精神產生了疲勞。這種感覺就像看了很多畫質細膩、內容豐富的電影,亦或是知識點滿滿的學術文章。這些大量資訊,讓思維的疲勞快速提升,沒過多久就會出現想要停下來的念頭;基於這一點,後續也很難再提起閱讀的慾望,因為我的大腦感覺到疲累。
第二,節奏。
關於這一點,我無法確定是東西文化的差異,亦或是劇情的安排。經由簡介及前幾章,「我以為」這會是描述傭兵的舔血生活,充滿噴濺的鮮血,男人獸性的原始本能,承接一個又一個深入險境、命懸一線的危險任務。
呃⋯可是⋯怎麼變成了童話故事?黑暗童話?也不夠黑暗,而且佔比也不太高,可能還不到40%。大多時候更像是中古世紀的日常番,以逃難、護送、追逐為背景的團體旅遊。鬧翻雇主並救走他的奴隸,正面臨追殺,可是過程沒有絲毫的急迫、煩燥感,反而是在強調受了傷的女精靈?還是很甜的那種?
受命追殺者,是主角好戰友,所以能拖則拖,我很能接受;派個扮豬吃老虎、沒有督促功能的監督者也能接受,然後⋯⋯就這樣?雇主的憤怒只有這樣?他不是只被搶走代表財富的奴隸——他還被主角斬斷GG,吃自己的蛋蛋耶!
結果,沒有大逃殺,反而出現妹子旅行團⋯⋯
在以上兩點的結合之下,我產生了一種,我現在在看什麼的疑問。後宮?好像也不是;養成?有這個跡象。
那個滿嘴淫穢髒話,被斬斷GG、吃自己蛋蛋的雇主,憤怒就這樣?
啊~~真的是蛋蛋的哀傷。
不過寫到現在,是有點抓到感覺了。等到寫完,把這個角色的完整動機都抓到後,會再回來修改這上半部。依照我在結尾得到的結論來修改開頭。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角色。故事,都需要有一個「有靈魂的」的角色,去帶出整個故事。不是用文筆去堆砌一個角色,稱他為立體,就是一個鮮活的角色。在我眼裡這不是,這很假、沒有靈魂。
我舉有參加創挑的思靜做例子。思靜的文筆青澀,故事簡短、跳躍,但是她的人物我覺得是很有靈魂的。她的女主角,幾乎是一瞬間,我就將人物形象建立起來了,不需要過多描述她的形象。甚至,我還能推測出作者本人目前是什麼狀態。
為什麼?因為她的腳色很真。幾乎就是她內心的投射。
戲劇演員,為了演繹好角色,他們會真的親自去觀察、模仿真實的人物,並且在日常生活中,開始練習扮演,嘗試讓自己,真的成為那個人。所以他們的演出才會如此打動人心,因為他們演的,幾乎是真的。
當然,這個標準太過嚴苛,我也不會要求如此。但是目前的觀感,角色確實沒有靈魂,尤其是作為主角的阿速卡⋯⋯雇主都比她有。
第一個是奇幻文類的設定,尤其是史詩奇幻類別,巨大的設定量是不可避免的,但如果是奇幻類別的老讀者,會因為一次次接觸到同性質的設定,所以適應速度會越來越快。
這跟系統文、修仙文很像。像我是不看修仙文的,所以第一次看到修仙的等級系統,是完全搞不懂啥階層是什麼強度。
類似的情況也在我看本格推理,還有ABO的時候發生。跨越不同文類,面對完全不一樣的設定範本,讀者會資訊過載似乎不可避免。作者能做的,就是盡量控制資訊輸出的速度,讓讀者不至於一瞬間就爆炸。
我碰過一個晚上讀完十幾萬字的,我也碰過三回都沒看完棄書的讀者,可以說範圍差距很大。
另外一個是節奏,這部的節奏在一開始要交待角色的起源,所以節奏快不起來,加上人員組成,老戰友追殺,實在很難狠下心。
但是被切GG的老闆也不可能善罷甘休,之後的劇情就會越來越快,一直到第二幕完畢為止。
巨大設定這件事情,我反倒覺得還好,畢竟一個龐大的世界觀,必然充斥著許多規則與設定,否則是支撐不了這個世界的。之所以之前會問道你是否有動畫,或是遊戲化的考量,就是基於這點;不論是故事本文還是你在對話區的留言,完全展現一個史詩級的世界觀,非常生動、細膩,一眼就看出是設定魔人。如此細緻的設定,幾乎就是史詩級RPG才會出現。
真的不做成遊戲什麼的?很多東西可以玩欸🥴
我並非是因為故事設定感覺到疲勞或是降低興趣。設定這件事,在絕大多數男性向作品裡都是相當正常的事,我不會因此感覺到疲勞,因為我可以直接跳過這些設定,而不會導致我疲勞;尤其是對熟悉該體系的讀者來說,更是可以快速掃過,輕易掌握大致的世界觀。
我指的是,描述的太多細緻入微了。環境、氣味、氣氛、人物情緒、樣貌、動作⋯⋯等等細緻入微的描述,太豐富了。對於這些描寫,身為寫手的我,真的深感佩服。但是,作讀者的我,真的覺得太多了,我所有的腦力、精力,都用在這些不影響主線細節上了。這個比例失衡了,不是主線佔據作品的走向,反倒是「細節」佔據了作品的走向。
我究竟是在看故事還是看細節?
這感覺就好像,一個唱功精湛的歌手,選擇唱一首情感豐富的抒情歌,一直在那邊轉音、飆高音,飆到打雷下雨還要再來個轉音,這不對吧?要飆高音,要轉音,要RAP都可以,但至少要讓抒情的情感佔據超過六成吧?不能讓炫技超過情感吧,如果真要超過,那就換首歌不是更好?
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主線停滯,篇幅全被細緻的文筆給佔滿,看完只有疲勞,沒有進展。
我不在意回憶,鋪陳角色,因為這本就是朔造角色形象與情感的過程。問題也不是出在史卡特那條線,真的是阿速卡那條太讓我⋯太讓我⋯呃⋯翻白眼了,我二度回去看簡介,確認我是不是漏看了什麼重點,怎麼會演變成女性客群為主的風格。還是,一開始就是設定給女性讀者的?當然啦,養成系風格的還是有男性朋友喜歡,但我不是就是了。
沒有排斥、沒有影射任何人,只是我不是這方面的喜愛者而已。
因為跟你說的一樣,這是大逃殺場景啊!這樣悠悠哉哉逃命真的可以嗎?
其實是不行的。 XD
起先明明很好啊,因為現實的壓力,被迫選擇退讓、隱忍,承受著內心的掙扎,最後選擇順從自己的內心,爆發,以女性的身分,拯救同為女性的小精靈,制裁討人厭的雇主。很棒,非常棒,可是奇怪⋯後面怎麼⋯畫風就變了?
阿速卡吧,起先我認為她是一個很有深度、有內心衝突的人,我當下還點點頭,覺得很有靈魂。然後——靈魂就不見了!我差點發瘋!
這感覺就好像,她從一個在殘酷社會打滾多年的社畜,突兀的轉變成中二王道的小屁孩一樣,我會昏倒,真的會昏倒,快把靈魂還給她啊,這不是中二番吧!不可以是吧!她是傭兵,殺來殺去、見過現實殘酷的傭兵啊!
而細節部分,主要的一個問題是,有些細節並沒有對劇情做出貢獻,純粹是寫景。有些則是鏡頭突然瞬間移動,強迫讀者清空短期記憶。這點我自己重看時也會被迫中斷情緒。
我應該會在之後的修稿裡統整描寫的鏡頭跳躍問題。不過細節描景,尤其是五感描寫,我還是會照現在的寫法繼續用,畢竟這是我讀西方奇幻累積起來的習慣,不太會變動。
而阿速卡線的情感培養,是後面的系列的人物會用到的關係。因為這個作品完結後,後面還有一部。然後才會回到本傳「月落花開」裡面。而這裡面,人物關係的互動與感情是連續的,這本則是這些人物關係的開端,所以養成是跑不掉的~~
細節、五感描寫等等的問題,是我個人的問題,並非是你作品的問題。這完全就是我個人閱讀習慣跟作品調性不同而已。沒有好壞、更沒有對錯。
有些立場,作者就是要踩穩,因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最看重的點在哪裡。所以不論我說了什麼,都希望你能把自己的核心給踩穩。
關於轉場這個問題,我也頭痛過好一陣子,後來有找到解決方案,可以分享給你。不過我們的故事調性不太一樣,所以你可能需要再做調整。
方法就是,用優美的話去當轉場!不論是一首詩、一段歌詞、一段心裡感悟,甚至是幾句屁話都可以,總之要讓讀者產生一種好像看了什麼感覺!不知道這麼說能不能讓你理解。
目的就是要把讀者心中的「空白感」給填上!
這是我拆解、分析很多小說跟影視作品後的心得,希望能幫你看見更多的方向。
⋯⋯⋯⋯⋯⋯⋯
喔,愛情來的太快就像龍卷~風!我不能再想,我不能再想,我不、我不,我不能再想你——
其實我這幾天一直在想,會不會,這本書根本就是以女性讀者為客群?我會不會根本就搞錯了這本書的本質?因為我看你的留言區,女性作者們都挺喜歡這樣的發展的,而我也能理解為什麼。可是簡介跟前幾章又挺男生的,啊⋯⋯
我很糾結啊——
因為如我所說的,我看書的時侯不太要求故事的邏輯與合理程度,那是在當作者的時侯才會慎重思考的問題;假如這本書的客群不是我這種喜歡鬼吼鬼叫的幼稚男生,那就不存在問題了。大逃殺真的就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