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粗獷派建築師 (The Brutalist),2024
這部片本貂是衝著奧斯卡獎去看的。在進場前對整部戲一無所知,標題也不是會吸引我的類型。
觀影後,本貂更肯定本片並不是我平時會看的種類,不過也確實是部優秀的電影。
片長共215分鐘,雖然以前也看過181分鐘的《復仇者:終局之戰》和192分鐘的《阿凡達:水之道》,但今次還是第一次看會有中場休息的電影。而且不像那兩部充滿起伏和特效的商業電影,《建築師》的敘事較為平實,這三小時半的片長其實還蠻硬核的。
順帶一提,嘉禾the Sky尊尚影院的座椅超舒服。
總覽
主角拉斯洛·托特是個猶太人,因二戰德國的迫害而逃至美國,並在美國嘗試繼續他的建築設計事業。
除了引入外,全片以拉斯洛為美國資本家范布倫建造社區中心一事為主軸。在建造過程中,范布倫的虛榮、天災人禍等多次阻撓工程,令拉斯洛和家人在美國嘗試安身立命之途困難種種。
本片對拉斯洛和范布倫之間權力不對等的刻畫非常精細。在對話、肢體語言和鏡頭之間,都能感覺到范布倫對拉斯洛的不尊重和對其才華的嫉妒,情節轉折突然卻也合理。
粗獷的不止主角的建築風格,還有本片的鏡頭。我想所有畫面終究會經過一定的計算和衡量,但是本片的鏡頭沒有過分精細安排線條構圖的感覺,而是帶著一種簡約直接的實用美感,和主角的建築風格互相輝映。
雖是需要養足精神再進影院的一部片,而且票價也因為片長而上漲,但本片值得一看。
下有劇透
下有劇透
潛藏而不曾消失的威脅
本片沒有什麼驚天大爆點或炸藥桶被點燃爆炸的一刻——或者說有但不會如商業爽片那般激烈——主角所面對的困境是隱藏在日常之中,揮之不去的微小威脅和不尊重。
初到美國,拉斯洛暫居在表弟的店裡,卻被表弟的妻子嘗試勾引,其勾引不成,反先向表弟先告狀,令拉斯洛被驅出容身之所。妻子被拒絕後,他表現出的不僅是惱羞,還是憤怒於拉斯洛竟敢忤逆自己。
而到寄居在范布倫家時,這種視其為二等公民的態度便更強烈,加上范布倫本就有財有勢,對拉斯洛更不尊重,但是這種賤視並不黑白分明,不是全然地敵對或是迪士尼式地唱一整首歌去嘲諷對方。
明面上,范布倫很欣賞拉斯洛的才華,會聘請他負責建築設計,又幫助拉斯洛家人過來美國安身,更在他無處落腳時借出別房給他住。單憑這些事情來看,范布倫確實是個好得沒話說的善良人。可在大方協助拉斯洛的同時,范布倫其他行為舉止又總透露他對拉斯洛的輕視,一時突然聘另一人來質疑拉斯洛的設計,一時奚落他的英語。拉斯洛在美國沒有依靠,又受了范布倫這麼多資助,也只能對那些隱隱的惡意逆來順受,令人質疑范布倫是否從一開始就打著挾恩圖報的主意。
觀影過程中,我們仿佛和拉斯洛一同行走在鋼線上,來回猜測著范布倫的真實為人:他兒子明顯不是個好人,竟在完成工程後不付錢,可范布倫本身呢?他特意過來付回酬勞,證明他是個信實的商人吧?可是他又在不曾通知過拉斯洛的情況下突然當眾宣佈讓拉斯洛負責一單新的大工程,不給他留拒絕的餘地,很不尊重人吧?不過,他也協助拉斯洛和家人團聚,又介紹了工作給他妻子,還提供了住的地方……但他在拉斯洛妻子面前嘲笑拉斯洛的英語……
不,就算感覺有多不對勁,有合約在身又沒什麼錢的拉斯洛也只能繼續這份工作了吧?
范布倫的不尊重、嫉妒和不滿隨著時間而越來越明顯,最後在意大利達到高峰,范布倫強暴了拉斯洛,不禁又令我想起那句「所有事都與性有關,除了性,性是關於權力的」。
鏡頭剪接
雖然有著三小時半的片長,但《建築師》全片沒有一點拖沓,每一幕每一場都乾淨俐落,也沒有花巧的台詞或鏡頭,構成一種大刀闊斧的幹練美感——一如主角的建築風格。
主演
飾演拉斯洛的演員是布洛迪 (Adrien Nicholas Brody),本貂未看過他其他作品,但對他那雙自帶憂鬱氣息的八字眉印象深刻,很喜歡他那種沉鬱疏離的氣質。
最令本貂記得一幕是在某個好的事件(但我不記得是哪件事了)之後,拉斯洛發自内心地笑著,那個笑容就像在暴雨後刺破雲層的一抹陽光,只能用勾魂來形容。
說起上來《戰地琴人》也留在我的待看清單很久了,是時候真的開出來看了。
重要的是過程還是結果?
電影尾聲是拉斯洛在威尼斯的一場作品展,此時拉斯洛已是垂垂老人,只能坐在輪椅上由人推動,也不能言語。作品展的開幕還是致謝辭由其侄女索菲婭代勞。
索菲婭提到拉斯洛以前說過,重要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和我們平常所聽的不一樣,但由一個經歷過這麼多痛苦的建築師說出,也是合理。
結果真的有那麼重要嗎?過程真的不重要嗎?本貂想了一分鐘那麼久。
就以寫觀後感為例,我的目的是奉上一篇完整可看的文章,向潛在的讀者分享我的看法和思緒。假設結果比過程重要,那如如沒有讀者,我的結果就達成不了了,那我是否從一開始就直接不要寫比較好?可我想我還是會寫出來。
如果過程比結果重要,那我大可不用咬文嚼字,也不用編排先後,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如嘔吐一般發表一篇散亂的文字。(雖然也不是說我現在有多深思熟慮。)這樣我能接受嗎?不行吧?翻看的時候絕對會哀鳴著「這什麼垃圾東西」,自尊都會被摧毀掉。
我想這個問題終要陳腔濫調地說上一句「因人而異」,或許也取決於結果有多少獎賞,不論這獎賞是名還是利。
本貂自己的結論是爽比較重要。人活著是為了開心,然後就這樣。
屈服與掙扎
散場後和朋友聊感想時發生了一場短短的辯論(並以大家都說服不了大家的agree to disagree作結)。
朋友覺得在建造社區中心一事上,拉斯洛和范布倫都有錯。例如拉斯洛令工程超出預算,所以范布倫找來第二個建築師問意見,更改了拉斯洛的設計來削減開支,很合理。而拉斯洛也沒清楚說明為何要堅持設計,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一意孤行。但范布倫沒事先和拉斯洛商量,所以兩邊也有錯。
我則覺得,范布倫問也不問拉斯洛就找第二個建築師,擅自更改他的設計是對其極度不尊重,所以錯的只有范布倫。
引申下去,朋友大致是覺得拉斯洛在美國寄人籬下,范布倫好歹給了吃的住的他,所以他是該對范布倫卑躬屈膝一點,給足老闆面子,做人要能屈能伸。(我希望我沒解讀錯。)
我則覺得——藝術家的事!創作的事!能屈嗎?不能!
於是最後我們一致同意這場辯論是沒有結果的,來去吃宵夜好了。
不過,現在寫下時仔細一想,其實范布倫找第二個建築師的原因本就不是攸關開支。就如拉斯洛的妻子艾莎白絲所說,這個社區中心對他們而言可能只是跟裝修個廚房差不多而已。而就憑拉斯洛能用自己的報酬填上超出的部分來看,超支根本不嚴重。
范布倫的舉動終究是為了展示權力,告訴拉斯洛這社區中心的建造人還是他范布倫,要更改設計也是一句話的事,拉斯洛能夠堅持自己的設計,還是因為他批准而已。他范布倫才是大佬。
好可惡啊這個人。
總結
請見總覽。
ns3.142.201.190da2